18年前,陽光看見花東燒傷顏損朋友就醫及復健路途遙遠,決定在花蓮成立東區中心,為花東燒傷顏損朋友提供及時生心理重建服務,至今已陪伴約1500名燒傷顏損朋友,走過身心重建直至重返社會的艱辛長路。
「最初東區只有一個組長、一名社工,辦公室還是租其他社福單位的一個小倉庫…我們就從這樣克難的環境開始。」東區中心主任魏昌波回想草創歲月,當時艱辛仍歷歷在目。
上山下海 服務送進家
早期,陽光東區中心尚未成立,花東燒傷顏損服務由北部社工支應。後為深耕、落實在地化建立花東服務據點,並因應花東幅員遼闊,服務使用者定點復健不易,逐步發展外展式服務,由社工和治療師到服務使用者家服務;2014年台東工作站成立前,東區中心每次家訪需開車來回奔波至少400公里,對夥伴的體力、耐力與獨立性都是很大挑戰,但也因而練就一支機動性、韌性極強的服務團隊。
衝擊在地文化 戒檳宣導路漫長
除了距離,東區中心另一項任務:預防宣導也是一大挑戰。花東嚼檳人口排行全國前三名,東區中心服務對象高達八成是口腔癌病友;然而,台東有許多家庭靠荖葉帶來收入,推展口腔癌與檳榔防制困難重重,「我們曾被詢問:『叫我們不賣檳榔,那陽光可以提供我們什麼工作?』,也曾被挑戰:『你們踩在我們土地上,憑什麼要我們放棄我們的文化?』」
沮喪之餘,卻從不氣餒。「就像服務過程有時會卡住,這時急也沒有用,得要更有耐心,變得更多元。」初期的東區中心像有稜角的砂礫,闖進嚼檳族群的舒適圈中,但也試著在磨合過程,以更柔軟姿態應對接踵不斷的困境。「現在已有數名口腔癌病友加入宣導隊,以過來人的身分深入校園和社區分享口腔癌危害…宣導的路還很漫長,我們盼望能扭轉更多人的命運。」
流浪17年 終獲落腳處
所幸,努力總會被看見。去年,在認可陽光服務企業及社會大眾捐助下,東區中心終於在花蓮市覓得長久落腳處,也拓展服務空間與硬體設備,以解多年租約到期不得不搬遷、空間狹窄難提供定點服務之苦。過去東區中心靠至多13人的團隊做外展式服務,一週頂多跑2至3趟家訪,現在有了長久服務據點,就可為更多燒傷顏損朋友提供即時、在地化的服務,讓燒傷顏損朋友及家屬有更多喘息空間。昌波主任說,「未來東區中心肩負的責任更重大了,也希望東區中心能成為花東定點復健首選。」
東區中心的難關仍不斷,但關關難過關關過。他們相信,憑著毅力與耐心,終有一天,砂礫也能變珍珠。
↑陽光東區用熱情與熱忱,陪伴每一個需要陽光的朋友。
**謝謝您和陽光一起幫助燒傷顏損朋友,您的支持與鼓勵,都將幫助陽光提供這些朋友完善的生心理重建服務;也邀請您持續捐款支持陽光,讓陽光的溫暖可以關照更多需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