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口友大哥們與勛媽合影留念
勛媽的兒子小勛出生3個月大時,被診斷出罹患惡性組織球增生症,好不容易痊癒,卻又在11歲時復發,19年來反覆發作,在台北醫院、台南住家來往奔波。因為癌細胞攻擊小勛腦部,造成他小腦萎縮不良於行,為了照顧孩子,勛媽不得不離開職場,長期的照顧壓力讓她身心俱疲,開始藉由跑步抒發內心巨大的壓力,心情不好時跑,認識的病童去世時也跑,邊跑邊哭,是宣洩也是自我激勵,「我要連他們的份一起努力。」
一開始,跑步只是一種自我對話過程,她連400公尺都跑不完,但某次勛媽參加公益跑,跑者每跑1公里,主辦方就代捐10元,為了多捐一點,她拚命跑完人生第一場半馬(21公里),也體悟到:「跑步就像人生,都有撞牆期,既然已經跑了,為什麼不跑完?」也開始萌生帶孩子參與活動的念頭。「我希望讓孩子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事做得到。」她推著坐輪椅的小勛參加路跑,一起衝過終點線,也在眾人協助下,帶小勛爬合歡山,攙扶他走完攀頂前最後幾步路。

「生命是有限的,就算不長,也要精彩。」盼回饋曾幫助過她與小勛的社會大眾,勛媽踏上陽光志工服務的道路,「第一次看見陽光的口友大哥,因為大哥臉上有缺損,我不知道眼睛該看哪裡。」但大哥們的樂觀與自信激勵了她,她也鼓勵更多陽光朋友們保持快樂心情,走出家門,看見陽光;就如她與小勛的社工曾鼓勵她的那句話:「『困境就像黑夜,越黑的深夜越能看見萬家燈火。』別忘記有許多人關心妳。」這個信念,支持她與許多本是陌路人的傷、病友,在不孤單的人生路上互相撫慰,未來,他們也將一起走下去,勛媽說,「進出醫院這麼多年,看見許多生命的挑戰,如果能,我願成為許多人艱難時的一盞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