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重建中心資深職能治療師 林靜嫄
「靜嫄老師!我又要來給妳出功課了!(大笑)」
早晨一踏進復健室就聽見阿喜爽朗的笑聲,很顯然今天又出現了新的挑戰,於是我們開啟了日常拌嘴模式。
「看著你的眼神我就有不祥的預感,感覺又有什麼鬼點子,你還是先不要告訴我好了!」我調皮回應。
阿喜習以為常笑道:「哈哈我不管!我要告訴你!我想拿筷子跟開罐頭吃小菜!」
「哇...你真的當我許願池欸...啊你有什麼想法了嗎?」還是硬著頭皮接下這個乍聽很簡單實則很困難的任務。
「我覺得筷子上可以加裝讓我義肢好固定的環,開罐頭的話要先想辦法固定在桌上,我再試試看用義肢套筒壓蓋子來轉開。」阿喜比手畫腳說。
「我想想...用輔助筷加副木做兩個環讓你用義肢夾應該沒什麼問題。罐頭的話...我記得有在網路上看過一種開罐器,你應該可以試試看。桌上固定夾的話,要讓你可以開不同大小的罐子,我們最好是找可以調尺寸的...」以下省略兩人比手畫腳及滑手機找資料的討論過程。
治療師用免洗筷加副木材料試做一雙模擬筷讓阿喜練習操作手感。
阿喜成功使用多功能開罐器、多功能料理板及特製輔具筷完成吃罐頭小菜的任務!
阿喜去年遭受全身面積25%的高壓電傷,導致雙手臂截肢,即使後來右手裝上了功能性義肢,在一些需要手指精細操作或雙手協調的日常任務上,還是有著難以克服的阻礙。但阿喜從不放棄執行這些日常任務的渴望,總是想盡辦法減少依賴他人的協助。為了協助阿喜回歸社區獨自生活,治療師利用副木(熱塑性材料)製作各式各樣的生活輔具、陪阿喜逛街尋找合適的居家用品、網購各種輔具設備或小道具。在復健過程中,其他傷友努力對抗疤痕攣縮,阿喜則努力學習新的生活方式及熟悉各種輔具操作,陽光也透過職務再設計與輔具,協助阿喜嘗試接軌陽光加油站工作。
阿喜練習轉開水壺、洗餐具及提款等日常生活操作。
「嘿嘿!怎麼樣都考不倒妳欸!」阿喜任務完成後興奮說。「那我再想想還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
「好說好說~但也是不用想太快,你每出一個功課我就要耗掉很多腦細胞欸!」我開玩笑。
雖然阿喜常常開玩笑說是在給我出功課,但也是阿喜讓我們發覺更多日常生活的可能性。在這腦力激盪的過程中,我們都在彼此學習和成長,即使有時候某些想法無法實踐,我們也都樂觀想著「未來如果其他傷友有需要,我們就會知道哪些方法比較可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