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竹中心社教專員 謝瑀芯
每年,有許多人因燒傷走入陽光桃竹中心,開啟從未想過的復健生活,其中不乏正值中壯年的藍領階級。一般人很難想像,在人生道路上勤奮耕耘,好不容易可以領受生命豐順時,卻被燒傷意外冷不妨重擊在地,失去一切...
一位傷友的心聲:
沒收入,太太要照顧我,孩子吃飯、上學怎麼辦?
孩子見到不一樣的爸爸,害怕怎麼辦?
我會好起來嗎?會好到什麼程度?
依靠他人照顧活著,究竟有何意義?
這樣的痛苦還要多久?究竟…究竟還要多久?
燒傷後,復健黃金期大約為六個月,傷友必須密集復健避免疤痕攣縮影響生活。在這段時間,他們失去了自理能力,每天還得面對傷口、水泡、疤痕、痛癢、僵硬、攣縮、復健…動也痛、不動也痛的循環往復,他們沒有如孩子成長的喜悅、躍躍欲試的興奮,只有徬徨、不安與自我懷疑…這段漫長的復原路,彷彿沒有盡頭。
但面對家人的關心,憂心成為家人負荷的他們,卻往往笑著說:「我還好,不會很痛,我還可以…」只有轉身換藥、復健時,才敢稍微流露出痛苦表情、眼眶含淚,而家屬的淚與徬徨,也只能在傷友不在,或與社工獨處時才能安心淌落。
拿東西、吃飯、洗澡...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傷友都得從頭學起。
曾有一位40多歲的傷友,全身60%燒傷,父母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太好,卻任勞任怨照顧孩子,傷口照護、生活起居都親力親為。然而,看到孩子的傷口血流不止,父母非常心疼、無助,卻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多做什麼,到後期,父母的體力與精神也無法負荷了。
他感受到父母的擔心與難過,即便自己依舊茫然、不安,仍盡可能安頓好自己,嘗試在痛苦與安定間找到平衡,好安家人的心。終於,在社工與父母的陪伴下,他重新調適心情再出發,終於忍過難挨的兩年多復健期,一點一點把失去的重新找回。
承擔家人的期許、想為家庭與孩子趕緊好、經濟與生活都需旁人協助、從家庭支柱變成了被照顧者...在陪伴的過程中,社工看見傷友在千頭萬緒中被拉扯,卻也看見傷友對家的責任、面對困境時的堅毅與勇氣。
「勇敢不是不會軟弱,而是流淚也選擇前行。」
這是傷友教給社工們寶貴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