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損小組
「大家好,我的孩子血管瘤的位置是在右臉眼睛、臉頰到脖子…」、「我家寶貝1歲多,身上有黑色素痣,現在正在跟醫生討論要怎麼治療…」、「我來參加是想知道如何引導孩子面對臉上的胎記,還有我們家長如何面對及調適心情…」星期六早上十點,寒暄問候後,家長們透過線上視訊聚會,分享自己孩子的狀況、對於治療的擔心與疑問,同時也希望了解更多過來人的經驗,幫自己準備好未來陪伴孩子迎向挑戰的所有裝備。
這個線上聚會已推行一段時間,希望突破因疫情無法透過實體活動分享的限制,卻也恰巧促成不受區域限制的空中約會。除了桃園、嘉義、高雄,連以往受時間、空間限制,不易參與活動的台東跟金門地區都有家長連線,最遠甚至可到澳門與德國──隔著海洋與遙遠陸地,我們深深感受到父母想為孩子竭盡心力、焦慮又擔憂的心情。
小芳忍著在眼眶中打轉的淚水,急切分享自己如何透過繪本,帶著孩子一點點理解自己沒有不一樣,是上天送給媽媽的寶貝;彩玲走在剛送完孩子去安親班的回程路上,好氣又好笑形容騎車路過的阿嬤如何不經意說:「唉唷!怎麼把孩子照顧成這樣!」而自己又是如何理直氣壯回應:「這是胎記啦!」勇敢拒絕他人輕率的指責;娟娟輕撫胸前熟睡的嬰兒,娓娓訴說自己初期慌亂焦慮、拚命查找各種資訊,從封閉憂心、到鼓勵自己接觸他人,不僅獲得更多支持與理解,也慢慢發現自己的心態開始轉變。娟娟分享時臉上的微笑,令人相信未來已有曙光;玉珍謙虛說,自己可能太樂觀擔心不了太多事,只想著無論孩子外觀如何都好好愛她、照顧她長大,積極主動跟先生溝通取得共識,不僅得到正向的支持,更是前進的力量。
短短90分鐘的線上聚會,雖然無法聽見完整的醫療資訊分享,所有問題更不會因此迎刃而解,但透過述說焦慮、擔心、經歷過的煎熬或困境,分享自己在匍匐前進中摸索出的巧思與方法,從別人的經驗中獲得撫慰、提醒與好點子,都可以幫助自己從心底淬鍊出足夠信心,成為陪伴孩子面對未來各種挑戰的力量──麗芸就是如此。
麗芸在第四次聚會時,以過來人的理解與安定,分享從聚會中得到的支持,以及自己一路走來雖然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卻也覺察停下腳步好好陪伴孩子後,原來自己有能力面對與記得照顧自己。我看見這些未曾謀面、來自四面八方的媽媽們,因著相似的經驗與心情,成為彼此的溫暖,也深深期盼能有更多有需要的人加入──只要彼此靠近,就可以在艱辛的陪伴路上,獲得繼續前進的溫度與能量。
**謝謝您,您的支持將幫助陽光提供這些朋友完善生心理重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