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基金會培訓中心辦理國際培訓計畫,曾經在尼加拉瓜、印度、孟加拉等各國,與治療師們進行燒傷復健相關的交流,飛機是很重要拉近我們彼此的工具。隨著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諸多的考量限制了我們的飛行,但燒傷傷友的復健需求無法等疫情結束,於是線上培訓的規劃逐一產生,而韓國Hallym基金會(註1),也是陽光協助的國際夥伴之一。
陽光治療師講解壓力衣製作過程。
韓國Hallym基金會每年服務將近1,000位燒傷傷友,但是沒有合適的壓力衣是基金會工作人員一直想突破的點。2022年陽光基金會與Hallym基金會簽訂合約,預計進行四年的壓力衣培訓。跟以往的培訓夥伴不同,Hallym基金會從來沒有提供過壓力衣服務,沒有人力、設備、流程,從0開始的壓力衣服務,不只是需要技術培訓,整個服務模式的協助建立,對陽光而言也是一個挑戰。
韓國學員們討論中。(Hallym基金會提供)
比照之前培訓拉丁美洲燒傷專業人員的模式,陽光將錄製好的雲端課程上傳到陽光E-learning訓練平台,讓受訓學員可以在平台觀看課程,再回傳自己的練習影片或透過Live視訊課程,與講師核對操作是否正確。此外,Hallym基金會也特別與Hwadam社會企業(註2)合作,聘任燒傷傷友受訓成為打版車縫員。這群學員過去曾穿過不合適的壓力衣,所以更能感同身受好的壓力衣的重要。雖然他們多是第一次學習打版、車縫,但視訊課程時,總能聽到他們認真發問:「老師,能不能再講一次?」、「老師這樣可以嗎?」期待將來自己製作的壓力衣,可以幫助其他傷友。
每位韓國學員都準備了視訊設備,講師可以逐一看到學員的進度。
最終,所有的學員都完成課程中所教的版型,看著成品大家都很有希望感。一直在這計畫中努力協調規劃的Hallym基金會社工Se Hee,與陽光接洽討論,與醫院、Hwadam社會企業協調受訓人力,採購設備、安排視訊課程…從0開始,一直努力到今天,她有感而發說:「我看見曙光了!」
【番外篇】
這次擔任翻譯的章小姐,是居住在韓國的台灣人,有著台灣人一貫的認真態度,在韓國那端的視訊培訓課程中,是大幫手。她只是一般的翻譯,不認識壓力衣,但每個段落她都會先認真聽懂老師所說,再進行翻譯。也因為她先聽懂老師的說明,在現場她成為助教,幫忙檢視學員的操作步驟是否符合老師要求,提醒學員或幫忙跟老師確認。這次課程能順利完成,她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課程結束後開心大合照;右下角是功不可沒的翻譯章小姐。
註1:Hallym基金會成立於2003年,是漢江聖心醫院之下的基金會,除了提供燒傷者醫療補助,也推動各項社會心理服務(包括臉部平權),促進燒傷者的心理重建和社會參與。
註2:Hwadan(花談)社會企業由燒傷者成立,該組織有一重要目標為透過宣導和分享,提升社會大眾對燒傷者的了解,以及促進燒傷者的賦權(empower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