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的深度
燒傷和其它病症一樣,有輕微和嚴重之分,深度和面積是其程度判斷的依據。
(圖片來源:華杏出版社授權提供)
燒傷深度 | 深度範圍 | 症狀 | 癒合情形 | |
---|---|---|---|---|
一度燒傷 | 表皮淺層 | 皮膚發紅、腫脹、有明顯觸痛感 | 約3-5天即可癒合,無疤痕 | |
二度燒傷 | 淺二度 | 表皮層與真皮表層(約三分之一以上) | 皮膚紅腫、起水泡,有劇烈疼痛及灼熱感 | 約14天內即可癒合,會留下輕微疤痕或無疤痕 |
深二度 | 表皮層與真皮深層 | 皮膚呈淺紅色、起白色大水泡,較不感覺疼痛 | 約21天以上可癒合,會留下明顯疤痕,需儘早植皮治療,避免感染 | |
三度燒傷 | 全層皮膚 | 皮膚呈焦黑色,乾硬如皮革,或為蒼白色,色素細胞與神經皆遭破壞,疼痛消失 | 須依賴植皮治療,無法自行癒合,會留下肥厚性疤痕,造成功能上的障礙 | |
四度燒傷 | 全層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骨骼 | 皮下脂肪、肌肉、神經、骨骼等組織壞死,呈焦炭狀 | 須依賴皮瓣補植治療、電療等特殊醫療,部份需截肢 |
燒傷的面積
燒傷面積的大小是以燒傷面積所佔身體面積的百分比來表示,通常採用九則計算法來估算。九則之計算方式,是將身體表面積估為一百等份,再將身體各部位所佔相對面積劃分為數個9%(如圖,會陰部為1%),依此估算,便可計算出面積。但嬰兒與孩童的算法不等於成人,請參考下圖所示。
燒傷的程度
一般而言,當燒傷面積大於2.5平方公分(如10元硬幣之大小),或皮下組織燒傷、電燒傷時,都應該就醫處理。
燒傷程度 | 燒傷深度 | 燒傷面積 | 醫療處置 |
---|---|---|---|
輕度 | 第二度 | 成人 < 15% 兒童 < 10% |
至一般醫院門診換藥治療 |
第三度 | 成人 / 兒童 < 2% | ||
中度 | 第二度 | 成人 15~25% 兒童 10~20% |
至設有燒傷治療小組之一般醫院住院治療 |
第三度 | 成人 / 兒童 2~10% | ||
重度 | 第二度 | 成人 > 25% 兒童 > 20% |
至設有燒傷病房之醫院或燒傷中心住院治療 |
第三度 | 成人 / 兒童 > 10% | ||
其他 | 臉、頸、手、腳、會陰部二度以上之燒傷,吸入性燒傷、電燒傷、燒傷連帶外傷(骨折、頭部外傷等)、燒傷含既存疾病(糖尿病、癲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