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運動會因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而需要個別的評估與建議,進行復健運動並非強度越強或越痛越有效,若過度訓練反而會導致傷害;若對於自我的運動強度或運動方式有所疑問,建議可諮詢專業醫師或治療師,以確保安全並獲得最佳效果。
口腔運動訓練
開刀切除腫瘤後會造成特定缺陷或切除部位構造的改變,雖然醫師會施予皮瓣手術以重建缺損部位外觀,但本質與原有構造不一樣,無法回復原有功能。常見切除部位有唇、頰與舌。唇部缺損造成的閉口不全,容易有流口水、進食易溢漏,若疤痕/皮瓣攣縮程度嚴重,將導致口腔內部外露,造成口乾以及後續衍生之牙齒與口腔感染問題。臉頰缺損除了有明顯外觀改變外,疤痕/皮瓣攣縮將導致張口困難、咀嚼動作受限制或影響唇部動作與肌力。舌切除依切除範圍大小影響程度差異甚大,舌頭具備咀嚼、構音、吞嚥與感覺功能,若舌頭肌力與活動範圍不足,影響層面甚大。術後經醫師、治療師評估狀況穩定,便可依個別狀況設計訓練計畫,並可利用壓舌板或濕紗提供唇、舌適度的阻力,增加肌力訓練強度。
唇部肌力訓練
抿壓舌板,一次至少30秒,逐漸增加時間與難度。(依個別狀況設計運動計畫,此為範例,不適用所有人)舌頭活動度訓練
剛開始可以對著鏡子做,確認動作正確。慢慢做到最大幅度並停留3秒鐘為原則,每一到兩小時做3~5回合。A.舌頭前伸,平行地面
B.用舌尖舔上下唇
C.用舌頭碰左右嘴角
D.用舌尖輪流推兩頰
E.用舌尖沿著上下排牙齒/齒齦內外側緩慢移動,類似清潔動作
臉部表情運動
慢慢做每個動作到最大幅度,維持3秒,每一到兩個小時做3~5次即可。
張口困難(牙關緊閉)
張口困難是指上下正門牙的距離小於3.5公分。張口困難為口腔癌常見的併發症,尤其是治療部位在口腔內、口咽、鼻咽或顳顎關節周圍,發生率至少為1/3。張口困難可以是術後立即發生、放射治療中或是所有癌症治療結束後逐漸發生的慢性症狀。張口困難影響生活品質的層面相當廣,不只影響咀嚼,也包含吞嚥、說話發音、口腔清潔與日後的口腔醫療照護。越早期處理張口困難的症狀,是減少日後慢性併發症的風險之關鍵。術後經醫師、治療師評估狀況穩定,便可依序開始下列運動:
1.臉頰軟組織(或重建皮瓣)放鬆(1)手指放在上齒齦與臉頰(或重建皮瓣)之間,手指向外推到覺得有點緊的狀態。
(2)緩慢的張口,維持手指的位置,直到覺得臉頰開始擠壓手指,在這種不會太緊到感覺不舒服的擠壓狀態,維持30秒。
(3)變換手指的位置於下齒齦與臉頰之間、臉頰中間。
(4)做完半小時後不會有任何症狀。
2.下巴(顳顎關節)運動
放鬆運動後接著做下巴向下張開、左右移動、前推。
3.咀嚼運動
可以練習輪流用兩頰咀嚼溼紗布、長纖維食物。(例如縱切的杏鮑菇)
緩解肩頸僵硬
手術後的疤痕沾黏、放射治療後照射區域的軟組織纖維化是頸部僵硬或活動不順的原因。若是頸部前方的軟組織過緊,會使人不自覺頭部前傾(圖1),這個姿勢不但會造成後頸與肩部肌肉痠痛,也會影響咀嚼與肩關節的活動度。
(圖1)
因前頸軟組織過緊或肌肉力量不平衡造成頭前傾的姿勢,或淋巴廓清術後部分肩關節肌力較弱,導致圓肩姿勢,這時需要先放鬆過緊的肌肉,包含伸展過緊的肌肉、強化較弱的肌肉力量、姿勢訓練、並教導如何避免使用代償肌肉,以改善僵硬問題。為避免頸部僵硬造成後續姿勢不良、肩頸痠痛等問題,術後經醫師、治療師評估,可以進行頸、肩部之柔軟操運動暖身,依個別狀況再進行拉筋運動。
頸部柔軟操
頸部拉筋運動
拉筋運動每個動作最好能維持20-30秒,重複3-5回,每日3-5遍,在有點緊但不痛的範圍內為原則,以免受傷。頸部的僵硬在做完拉筋運動後可以短暫改善,然而疤痕沾黏與軟組織的纖維化是漫長持續進行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恆每日進行。肩部柔軟操
每一到兩小時可以練習以下動作,每動作做10下,以做到最大幅度且速度緩慢為原則。肩部拉筋運動
拉筋運動可以利用門框,肩關節分別在三個姿勢120度(圖一)、90度(圖二)、60度(圖三),每個動作最好能維持20-30秒,重複3-5回,每日3-5遍,在有點緊但不痛的範圍內為原則,以免受傷。改善肩膀無力
切除腫瘤時,醫師會視狀況進行頸部淋巴結廓清術。可能會因術後的腫脹壓迫副神經而造成神經受損症狀,例如肩頸部疼痛、肩膀無力,外觀可能有肩部下垂,斜方肌或胸鎖乳突肌萎縮、肩關節外展動作幅度不足或肩胛骨動作控制失調。恢復的時間與恢復的程度,則和神經受損程度極大相關。因此在恢復過程中,若使用錯誤的出力方式,很可能會造成肌腱發炎或關節炎等次發性問題。治療師將評估動作控制能力與肌力,給予姿勢訓練、指導正確出力,避免代償動作的出現,可以建議初級的肩關肌力訓練如下:1.趴姿下,手呈自然垂放,而後平舉與地面平行,維持5秒後再回到自然垂放,注意肩與身體的角度,如圖示。每回合10下,一天3~5回合。
2.側躺,手肘彎曲90度,前臂與地面平行。在保持手臂貼緊身體側面姿勢下,轉動肩關節以使手前臂垂直於地面。每回合10下,一天3~5回合。
上肢取皮區運動訓練
上肢常見供應皮瓣的類型有前臂皮瓣及胸部皮瓣。前臂取皮瓣處會需要植皮覆蓋傷口,而胸部取皮瓣處,則會依據醫生評估口腔顏面重建的需求,有不同手術方式,部分也需要植皮覆蓋傷口。取皮瓣區傷口癒合穩定後,需要進行適度的按摩及伸展運動,避免疤痕增生、沾黏造成緊繃、關節僵硬或肌肉力量下降的現象。術後傷口穩定,確認縫線已拆除,無異常紅腫、水泡或滲液後,可在植皮處和疤痕處給予適當壓力,溫和延展疤痕組織使其軟化,預防與減緩攣縮;按摩時須避免搓揉,以使用指腹或掌心垂直加壓方式按壓為主,力道使疤痕泛白即可,不可過度用力,按住5秒後放開後更換位置,每處按壓重覆3到5回合,每日執行5-8次。
伸展運動也建議在傷口癒合穩定後開始執行,延展到有點緊但不痛的範圍為原則。前臂取皮瓣區可執行手腕伸展運動,胸部取皮瓣區術後經醫師、治療師評估後,可進行擴胸運動,每個動作最好能維持20-30秒,重複3-5次,每日3-5回合。
下肢取皮區運動訓練
下肢常見供應皮瓣的類型有大腿前外側皮瓣及小腿腓骨皮瓣。大腿取皮瓣處大多會直接縫合,不需要植皮覆蓋傷口,雖然鮮少影響下肢關節活動度,但常會影響大腿肌肉的力量,尤其在跑步、上下樓梯及爬山時,最容易發現;小腿取皮瓣處會需要植皮覆蓋傷口,常見的影響是下肢無力及大腳趾屈曲孿縮,甚而影響口友行走耐力、蹲站能力等基本功能;因此取皮瓣區傷口癒合穩定後,下肢功能與力量需要即時的評估與加強,以預防或改善下肢功能限制。取皮區在確認癒合穩定後,疤痕或植皮處即可以垂直按壓的方式按摩軟化,若取皮瓣區於小腿,則可開始進行腳踝的主動伸展運動,預防踝關節僵硬;大腳趾若有屈曲孿縮的現象,則需執行大腳趾的拉筋運動,以一手固定腳踝在最上翹的姿勢,一手將大腳趾盡量拉直的方式執行,20-30秒,重複3-5次,每日3-5回合。
下肢肌力訓練需要依照個別體能及站立、行走穩定度,選擇合適的運動姿勢、運動種類、輔助器材及訓練強度,如膝伸直、抬膝、靠牆深蹲等運動。運動時皆需注意身體的穩定度,不要搖晃太大,若不穩則可扶牆面或穩固的傢具進行;進行靠牆深蹲運動時,也可事先將小板凳或枕頭放在屁股下方,無力時可緩緩坐下休息。肌力訓練每個動作最好能停留5∼10秒,重覆5∼10次,每天至少兩回合。運動過程中要保持平順呼吸,不可憋氣。
心肺運動訓練
在歷經口腔腫瘤手術治療後,口友常會感到自己體能下降,導致日常活動力不足、容易倦怠、無法負荷突發狀況…等情形,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或工作能力。心肺功能的加強,除了能幫助維持身體機能及代謝外,更能有效改善癌症相關的疲憊症狀,進而增進活動力與正面的心情。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凡是有節奏、全身性、中、小強度、時間較長的韻律性運動,都有助於提升心肺適能;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一般成人在適當的運動強度下,每次運動20-50分鐘,每週從事三到五天的有氧運動即可以改善心肺適能。
口友可依自身體能狀況及日常作息分配一週每天的運動量,較為虛弱的口友剛開始運動時,可從一次10分鐘開始嘗試,每天分段完成每天20分鐘的目標,再逐漸增加每日運動時間,運動型態也可以先從腹式呼吸、胸廓呼吸運動及上、下肢交替運動開始練習,再漸進從事健走、慢跑、健行、登山、騎腳踏車、太極拳等居家型的有氧運動;若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建議先諮詢醫師或治療師,討論適合的個人運動計畫。
在術後及治療的過程中,營養攝取及體重維持亦為重要的事項,配合適量運動可增加體能並促進代謝及營養吸收,但需注意過量運動會影響身體活動力及體重的維持。當有運動後疲累經休息仍無法恢復的情形或治療期間體重持續下降的狀況,請務必洽詢治療師,請切勿過度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