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型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2;NF2)
第二型又稱中樞型神經纖維瘤,較第一型少見,其致病基因位於第22對染色體上,也是顯性遺傳疾病,發生率約1/40000,是政府公告的罕見疾病;腫瘤主要位於中樞神經(CNS),尤其是兩側的聽神經纖維瘤(acoustic neurinoma),造成聽神經漸進性喪失,疾病特徵有雙側前庭神經鞘瘤、腦及脊椎神經多發性腫瘤,如:腦膜瘤(meningioma)、腦室管膜瘤(ependymoma)等。
症狀與併發症
NF2疾病特徵,有:
- 神經鞘瘤
神經鞘瘤會變大壓迫聽神經,初期症狀包含耳鳴、聽力喪失及平衡問題(行走於夜晚或不平坦的道路上,易步態不穩),聽力可能漸漸喪失或急速惡化。 - 視力:1/3患者的單側或雙側視力可能會受影響,或有白內障的現象。
- 腦膜瘤或神經膠質瘤:可能引起各式各樣的神經症狀。
- 各種神經症狀:由腦膜瘤、神經膠質瘤引起。
- 其它:臉部肌肉無力或癲癇。
如何確診
NF2的診斷:須經由核磁共振掃描、聽力檢測、眼睛檢查。依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公布的診斷準則,如下:
- 兩側第八對腦神經聽神經瘤
- 一等親中有第二型神經纖維瘤病的病史,加上患者有單側聽神經瘤或以下六點中任兩點:
- 腦膜瘤 (Meningioma)
-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 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
- 神經膠質瘤(Glioma)
- 神經鞘瘤(Schwannoma)
- 青春型(早發性)白內障
若出現疑似病徵,請前往各大醫院小兒科、神經內科或基因遺傳諮詢中心經專科醫師評估檢查,同時定時觀察紀錄身體的狀況和變化,若有變化即再度前往醫院與醫師討論。
若30歲以前出現單側前庭聽神經鞘瘤合併任何腦脊髓室管膜瘤、神經膠質瘤、神經纖維瘤、白內障等也可高度懷疑此病。
治療方式
NF2是會影響人體多項系統的疾病,需要神經內科醫師、遺傳科醫師及神經外科醫師等的協助,以早期診斷與治療,降低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目前NF2沒有根治的方法,主要透過外科手術及放射線治療來改善症狀,如長在腦部或脊椎上的腫瘤,以手術移除有使神經受損的風險,造成神經方面的問題;若腫瘤位置與大小不適合動手術,則可考量放射線治療,不過同樣會有好處與風險,皆需要經過醫師詳細的評估。
NF2建議應定期進行核磁共振(MRI)追蹤腫瘤大小、語言及聽力評估、神經學檢查是否神經功能受到損害。
聽力喪失是NF2主要問題之一,雖手術可保存聽力,但在十年內因腫瘤的成長仍將導致聽力逐漸減弱,在緩慢減損聽力的期間,可透過助聽器輔助,並學習手語與讀唇語,以預備於形成重度聽損或聽力完全喪失後仍可與外界溝通。
關於遺傳
NF2也是以染色體顯性方式遺傳。其腫瘤主要位於中樞神經(CNS),尤其是兩側的聽神經纖維瘤(acoustic neurinoma)、spinal schwannomas,甚至meningioma,NF2發生率 (約1/33000-40000) 遠較NF1低。
照護原則
- 定期追蹤
N2應遵照醫師建議定期回診及檢查,以追蹤腫瘤大小及語言、聽力及脊髓是否受到損害。 - 生活照顧
- 注意聽力狀況
- 觀察神經學症狀,如視力、肌肉力量、記憶力、個性變化。
- 保持穩定的生活作息,避免菸酒、熬夜等,因為不良的生活型態容易造成血管病變,以及局部缺血、腫瘤生長加速。
相關影片
請觀賞陽光基金會錄製的神經纖維瘤相關影片
相關資訊
- 國內團體
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https://www.sunshine.org.tw/
台灣神經纖維瘤協會 http://www.nf.org.tw/index.html
生命的印記
無關外貌 Podcast - 國外團體
Children's Tumor Foundation (美國) https://www.ctf.org/
Neurofibromatosis Network(美國) https://www.nfnetwork.org/
Nerve Tumours UK(英國) https://nervetumours.org.uk/
參考文獻
-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的問與答(台大醫院)
https://www.ntuh.gov.tw/neur/Fpage.action?fid=4223 -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症簡介(長庚醫院)
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2540/mission_neuro.html - 神經纖維瘤症之臨床變異與遺傳研究(羅慧夫基金會)
https://www.nncf.org/encyclopedia/fibroma - 神經纖維瘤協會
http://www.nf.org.tw/custom_31576.html#gsc.tab=0 - 神經纖維瘤疾病 Neurofibromatosis(罕病基金會)
https://bit.ly/3hr8s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