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仍嚴重 籲請政府單位重視初段預防、訂立專法
第十屆108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公布

↑108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獲獎縣市與聯盟、主婦聯盟、台少盟大合照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簡稱台灣檳癌防制聯盟)今天公布第十屆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並頒獎。因台灣口腔癌問題不僅危害衛生健康,「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也共同與會,呼籲政府盡速訂立專法防制檳榔危害。行政院林萬億政委致詞表示:「現在政府對檳榔已是『三要』,包含宣導危害、輔導轉作及癌症防治。之後也會持續怒力提升檳榔致癌認知率、輔導檳榔廢園轉作以及防制青少年接觸菸檳的預防工作。而行政院與衛福部也認為已有必要研議制訂專法,會在下個會期評估討論。」
108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整體表現最佳的三名為績優縣市,高嚼檳組績優三縣市為:桃園市、彰化縣、屏東縣;低嚼檳組三績優縣市為:基隆市、新竹市、臺南市。另根據縣市自製特色成果海報內容,評選出新竹縣為高嚼組「特色成果獎」、臺中市為低嚼組「特色成果獎」。本屆調查新增「網路人氣獎」,將各縣市之成果海報透過網路人氣票選,讓國人可以藉以瞭解所處縣市於檳癌防制之推動、特色及成果,前三名依序為:臺南市、臺中市、新竹市。

↑行政院林萬億政偉致詞表示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已是時候
綜合108年調查發現,整體而言,高嚼檳組的縣市在陽追率及成人嚼檳率有較好表現,且檳榔致癌認知率也高於全國平均;而低嚼組的縣市則是在戒檳服務表現佳,且男性發生率有所下降。另綜觀十年調查發現:雖成人嚼檳率呈下降趨勢,但青少年嚼檳率有半數縣市連三年持續上升(國中8縣市;高中職4縣市)!且國人對檳榔致癌的認知率仍嫌不足,口腔癌的男性發生率、死亡率皆未明顯下降。因此台灣檳癌防制聯盟提出三點呼籲:「第一,政府部門應使初段預防更周延,針對前端造成嚼檳的社會結構因素(勞動條件問題、社交文化)、檳榔產銷管理(如:檳榔廢園轉作、用藥…等),進行系統性的策略介入。第二,應使次段預防更穩固,恢復篩檢醫師及戒檳人力之培訓。第三,積極制定『檳榔危害防制專法』,讓一線宣導、公衛人員能依法推動相關防制工作。」

↑台灣檳癌防制聯盟主席韓良俊期許全國22縣市持續參加調查,共謀國民健康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死亡率十年來並未下降,仍是台灣嚴重的癌症問題。105年(最新)之全國口腔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口22.43(7,805人),男性發生率更是高達42.43(7,144人)!且口腔癌在十大癌症死因仍高居第五,每年有超過三千名國人因口腔癌離世,死亡年齡中位數為59歲,低於全癌症的69歲,且為30-59歲青壯年男性十大癌症第一,顯見口腔癌尤其對台灣青壯年男性危害甚大,重挫了家庭經濟支柱,易造成「一人罹病,全家受苦」的社會現象,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永續發展。
自去(107)年起,調查指標進行修正,由「過程導向」調整為「成效導向」。今(108)年依106年成人嚼檳率將22縣市分為高嚼檳與低嚼檳兩組進行縣市107年防治力評選,評分比例為:可查證之成效資料(佔45%)、自製特色成果海報(50%)以及聯盟監測縣市政府網站資訊、問卷繳交情形(5%),分別選出績優縣市與特色成果獎。又,第十屆調查新增「網路人氣獎」,將各縣市之成果海報透過網路人氣票選,讓國人可以藉以瞭解所處縣市於檳癌防制之推動、特色及成果。
新聞連結: